未网|未来科技网|VIWANT 发布时间:2015-08-12 所属栏目:[互联网] 热度:℃
品类多而杂的尴尬、现实的低售价困境,再加上急于赚钱的需求,最终让中国的小家电产业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现象:没有自我,借用甚至冒用他人的外衣,不断赚快钱、赚小钱
品类多而杂的尴尬、现实的低售价困境,再加上急于赚钱的需求,最终让中国的小家电产业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现象:没有自我,借用甚至冒用他人的外衣,不断赚快钱、赚小钱、赚黑钱。
几乎很少有小家电工厂愿意打造自己的品牌,要么选择去租赁一些过气甚至是“死灰复燃”的老家电品牌;要么就选择假冒一些中外知名家电品牌;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利用中外信息不对称“谎称洋品牌的子公司”。
过去多年来,最容易被小家电工厂假冒和仿冒的家电品牌包括美的、苏泊尔、方太、西门子、A.O.史密斯、惠而浦、伊莱克斯等等。而经常被小家电工厂租赁的老家电品牌则包括万宝、荣事达、新飞、爱多、先科、长城、长岭、万利达等等。
在这些假冒知名家电品牌,租用二三线老品牌,甚至租用“死灰复燃”老品牌的一系列行为背后,则是小家电行业长期以来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境:行业进入门槛太低,产品附加值过低,企业整体规模小,市场竞争手段多是比价低。
很多小家电工厂在年景好的时候,还能浑水摸鱼赚点钱。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从去年底到今年以来,整个家电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量原本体量偏小、实力偏弱的小家电工厂就只能陷入了寒冬,往往是“吃了这一顿还没有下一餐”,根本顾不上打造自有品牌。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让这些小家电工厂在没有太多收入的背景下,就做研发、搞创新,打造自有品牌,完全是“对牛弹琴”。要知道,他们往往是投入了原本并不多的身家,只是为了能在小家电行业赚一笔,往往是投入了全部的身价。
很多小家电企业,还梦想着借助当年的毒牛奶事件引发的豆浆机热销机会,还希望赶上当年电磁炉引爆的机会,赚一票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再考虑怎么办。
梳理一下,仅仅在小家电的厨卫领域,就拥有超过300多个品牌。而整个小家电领域的品牌至少不会低于500个。这么多的小家电品牌群体中,要么是傍大款,要么是假冒,要么是租赁。即便是自有品牌也是显得“很稀奇”。
当然我们并不是想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和批判任何小家电工厂的这种投机行为。只是面对这一现象,希望提醒所有小家电企业:这么干肯定不行,这种好日子过去会存在,但是未来一定不会存在了。
就算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的大海中显得很渺小,但这也不是我们可以不储备技术、不储备创新、不进行高品质产品制造的理由和借口。
纵然很多小家电工厂有100个理由不去做品牌、研发和创新,但也低不住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归属于商业投机者。这是一个必须要活出自我的时代,没有自我只有别人,永远生活在别人的身后,只有死路一条!